伊莉討論區

標題: 【轉載】《鐵在燒}——鐵原阻擊戰紀錄片 [打印本頁]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4-3 04:34 AM     標題: 【轉載】《鐵在燒}——鐵原阻擊戰紀錄片

本帖最後由 ltz040109022 於 2016-4-5 02:42 AM 編輯

    這是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簡稱B站)的央視紀錄片——《鐵在燒》
    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index_1.html

以下為本人根據紀錄片的簡寫:
    鐵指的是朝鮮半島的鐵原郡,在這里,發生過一場極為慘烈的阻擊戰。        雪在下,鐵在燒,血在沸。國家與民族的尊嚴,只能由鐵與血來淬煉。這是軍人的鐵骨,與立場無關。
    我想說的是:戰爭是對和平最好的反思——和平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1950年,志願軍入朝,沒有房屋住。10月冬日,志願軍只能鋪些樹枝,抱著樹、枕著槍睡。面對當世第一大炸比,被炸的基本吃不飽飯,以至于以夜戰聞名的志願軍,因營養不良而大批大批地得了夜盲症。同樣有很多原來是國軍的志願軍將士,在朝鮮的冰天雪地,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盎然無懼。這些泥腿子組成的軍隊在這樣的極度劣勢下,一度反推過了三八線,直到補給耗盡。與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在國內的采訪中用了great和視死如歸來形容這些泥腿子。

    戰役的背景:

    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攻勢,越過三八線。李奇微取代麥克阿瑟,發現志願軍后勤薄弱只能維持一星期攻勢,于是主動后撤,使用磁性戰术。在飛機轟炸+戰术撤退消耗了志願軍后勤補給之后,李奇微果斷利用聯合國軍高機械化優勢,穿插進攻距離達100公里。與此相比,志願軍每日進攻極限僅20公里。撤退過程中,志願軍有部隊簡直被打散,出現十余公里的防線漏洞。千鈞一發之際,63軍軍長傅崇碧臨危受命,接下了阻擊任務。彭德懷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不許后撤】,也就是注定要犧牲。
    傅崇碧16歲當紅軍,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出征朝鮮時僅35歲,為63軍少將軍長。石家庄之戰,身為旅長,帶著一個連摸到國軍指揮部,活捉最高指揮官劉英,拿槍指著劉英腦袋命令他下令投降——万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總兵力:志願軍63軍兩万四千輕步兵 VS 聯合國軍五万機械化部隊
    志願軍防線:寬25公里,縱深20公里
    第一階段:

    志願軍—— 189師1.4万余人+1*軍直屬炮團+1*總部火箭炮營
    聯合國軍——六師一旅一團(其中美軍四師)+火炮一千三百余門+坦克一百八十余輛
    聯合國軍一小時向志願軍傾瀉的彈藥量是——4500噸,為美軍作戰限額允許的5倍以上,美國國會都心疼了。為什麼呢?因為指揮官是美軍第一大炸比——范弗里特。

    在較量中,傅崇碧察覺到李奇微和美軍的特點——【一字平推】。美軍從來不將側翼和后方暴露出來,每次進攻必然先火力覆蓋,李奇微對此自鳴得意。傅崇碧因此圍繞種子山散布189師,通過分散的陣地和犧牲,遲滯聯合國軍前進的腳步。
    美24師羅伯特上校在回憶錄寫道:這好像進入了陸地沼澤,老打不到目標,卻又四處有人。
    美在朝前線觀察員貝文·亞歷山大在采訪中說:我們,西方人,認為戰爭的唯一方式是機械化戰斗,運用機械化裝備。但是中國人說,我們沒有這些裝備,我們怎麼辦?我們用智慧戰斗。
    志願軍63軍188師偵查科長王尚武:敵人有的我們沒有,我們就是有點儿,也比敵人少得多。我們最大的火炮是山炮,人家最小的都是105mm的榴彈炮……(鏡頭是10米距離步兵衝鋒,把反坦克雷放到坦克底下)靠的是勇敢,敢打敢拼,靠的是毛澤東思想——不靠這個,靠什麼呀?靠哪個也不行!
    志願軍63軍189師戰士楊恩起:排長犧牲了,我們的副班長犧牲了,班長掛花了,真正的戰兵就剩我自己了。副連長說:子彈我也沒有,手榴彈也沒有。你告訴你班長:剩下一個人,也要把我陣地守住,【人在陣地在】。

    志願軍司令部被彭德懷設在距離美軍先頭部隊40公里的地方,而傅崇碧身為軍長,前往前線督戰,下令夜襲種子山並死守到最后一刻。夜襲雖然被發現,但是前后夾擊,美軍在死亡五十余人后,撤出種子山……五十余人……
    楊恩起:把新鞋新衣服新帽子都穿上,隨時准備死啊……
    志願軍63軍參謀樊自源:戰士們抱著地雷,隱蔽起來。坦克開過來,冒著生命危險,連爬帶滾,滾到敵人坦克底下,把地雷塞到坦克地下,這樣炸了不少坦克……——我自認做不到,完全做不到……
    字幕:55年彭老總訪蘇,看到RPG-2,憤怒地說:早給這個我們死不了那麼多戰士。蘇聯軍官尷尬解釋說:給了怕不會用。林彪曾希望蘇聯給些德械,因為通用,結果老毛子給了希腊游擊隊和越南人,希望拖死美軍也希望拖死我軍。——蘇聯似乎從來不青睞中共,反而是國民黨青眼有加。這場仗也是斯大林强硬要求中國打的……
    傅崇碧的電令原件:189師全部戰斗力除重火器外尚有數百人,故決定將189師撤到鐵原——從1.4万余人戰斗至數百人(傷+亡),仍未投降。一個落后的志願軍師,抵抗住了六個火力强大的聯合國軍師七天,並在七天內守住了陣地——什麼樣的部隊,能夠堅持住這樣的傷亡比而仍然堅守戰斗?他們明知道自己是阻擊,是送死。
[attach]113751912[/attach]
    鐵原阻擊戰有許多十七八歲的年輕軍人,在宣誓出發后,就再也沒能回來……


    1951年6月3日,普降大雨。志願軍軍長傅崇碧下令188師563團團長馬兆民提前一天增援189師,進入陣地。563團前身為雁翎隊,擅長通過游擊與大兵團進行作戰。
    189師師長蔡長元對傅崇碧報告:請准備好二線陣地——薩蘇的解釋:一線陣地工事被破壞嚴重,已是死地,不要再來了。一線陣地是我的職責,你們把二線陣地修好,別讓我們的犧牲白費。
    此時剩余人員勉强編成一個混成團的189師,而第二條防線逐漸穩固。眼看戰機即將消失,范弗里特心急如焚。
    前線觀察員貝文·亞歷山大:我們用任何武器都不起作用。飛機轟炸也沒有用,炮兵派上去也沒有用。我們已經用了所有的武器裝備,然而仍然不能攻下這座山。當我們進攻的時候,我們失去了成千上万的士兵。

    563團向高台山行軍的時候,已經七天七夜沒有糧食與彈藥補給。此時人數僅剩下一千六百多人,滿額兩千八多。韓國上將白善燁回憶錄:美軍的伙食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是牛排在內的西餐;B級是熱香腸和其他熱食;C級是罐頭和便捷野戰食品。韓軍大米充足,還能吃到日本空運的紫菜和魷魚,甚至是韓國口味的泡菜。志願軍的口糧,是炒過的高粱米、小米、黃豆。——由于飛機轟炸,志願軍往往連基本口糧都無法保證。

    563團强行軍一天一夜,到達陣地后依然沒有飯吃,更沒有水喝。舔樹葉,有的戰士因為舔樹葉負傷了。——志願軍63軍188師指導員賈文岐(下圖)
[attach]113752242[/attach]

    鐵原有多開闊?攝制組開車順著高速公路開了半個多小時。94歲的563團團長馬兆民,面對攝制組拍攝的高台山視頻,依然能手繪當時的地形布防圖。——94歲,94歲,94歲,重說三。
[attach]113752313[/attach]
    一半建制+强行軍一夜+沒飯吃+沒水喝+沒彈藥補給的563團的對手,是美王牌部隊騎兵一師,師長是巴頓的參謀長,蓋伊少將。高台山兩高地之間有公路,方便美軍機械化部隊運動。563團8連連長郭恩志發現:美軍進攻的特點是炮火猛攻后集團衝鋒,顯然並不擅長單打獨斗(近戰)。郭恩志外號傻郭,然而卻粗中有細。他的戰术是:美軍接近到30米時,突然用猛烈火力將其打亂,再用小分隊乘勢突擊。這麼一個簡單的戰术,美軍三天不能攻破。——對美軍來說,衝鋒槍+刺刀就是近戰了,而根據韓國親歷者描述:志願軍約十人一把衝鋒槍。
    志願軍63軍188師指導員賈文岐:這美國鬼子離開坦克掩護,離開航空兵(掩護),(搖了搖兩根手指,表示看不起,囧orz),他打仗就不行了。所以這兩個高地,都是才六七個人守著他都沒攻上來。
[attach]113752465[/attach]
    戰報原件3D圖:八連【第一班】自七日開始,敵在坦克十余輛戰斗機四架掩護下,三面攻擊,輪番七次,最后敵增到一個營。我除以二班增援外,先后組織六次反擊。敵雖發炮彈千發轟擊,土爛石碎,工事被毀;然戰至十五時,陣地終未失守。敵棄屍六十余具,傷亡二百余,我傷亡六十余。
——聽起來真的像神話……鐵原阻擊戰最苦的時候,一個連隊只剩下12個人……據說美軍在后期大量使用漢軍加入美軍編制。進攻時韓軍先上,等志願軍開火后美軍再上。這些炮灰不計入美韓傷亡名單而是平民。

    188師指導員賈文岐:團里配屬的82迫擊炮被打壞了,副營長親自操縱重機槍,牙都被打掉了。我們叫迫擊炮配屬的戰士下陣地,戰士們不下——我們要【戰斗到底】。他們都沒下來,當時要下來了,就犧牲不了了。
    6月5日晚9時止,八連陣地僅剩不到50人。與之相連的一連二排,僅剩下12人在頑强戰斗。
    188師偵查科長王尚武:我原來呆的連隊里面,一個班長,從早晨是班長,到了中午當了副連長了。你說為什麼呢?骨干都打沒了。
    美軍開始使用【凝固汽油彈】,剩下的志願軍戰士全部拼了刺刀:凝固汽油彈爆炸后飛濺到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就像豬油膏一樣,粘稠耐燒.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滾動滅火會弄得全身是火.而且一旦在人身上著火較多,邊上的人要盡量遠離著著火者,因為著火者的奮力掙扎很容易把燃燒油塊甩到旁人身上形成二次殺傷效應
     563團 參謀李連仲:當時團長(馬兆民)和師部打電話:我准備組織機關干部,組建一個排,我當排長,上前線去。師長說不行,政委用緩和的口氣說:老馬,你是團長,你不能上前線去。
    188師指導員賈文岐:當時在戰場上,我們才【21歲】……

    一個電話兵改變了歷史——他告訴几百米外的563團團長馬兆民:側翼高山全是敵人。高山的意義在于可以在側翼火力攻擊,以及俯視山腳志願軍的兵力部署,找出空隙破綻。 美騎一師此時包圍僅有五十余人的八連,使用【真·人海戰术】。8連如果后撤,1連2排必然不保。
[attach]113752934[/attach]

   馬兆民最終做出了他從沒有,也不想有的決定:犧牲1連2排,命令8連突圍。馬兆民本身便曾是1連的連長,1連是他的娘家。但是當必須要有人犧牲的時候,他沒有別的選擇。多年之后,馬兆民在采訪中痛哭:沒法救,沒人了,沒人!要有人就可以把敵人打退了……沒人……也沒炮……  
    馬兆民在8連撤退后試圖解救1連2排,但最終因為兵力不足,失敗了。1連2排最后剩下8人,在彈藥耗盡之后,高喊【勝利屬于我們!祖國万歲!】,跳下了懸崖。最后有三人被樹枝拖住,帶傷穿越了敵人的封鎖區,一步一步爬回了自己的部隊。
    一千六百人戰損85%,最終只有247人回到了部隊。高台山之戰,在懸殊的差距比例下,志願軍和美軍的戰損比是1:1. 8連連長郭恩志后來的戰績是:傷亡16人,【斃傷】(不是擊斃)美軍800余人(整個8連)。
   
    美軍組織了一次相當于900万磅(約4000噸)當量的轟炸(日本爆炸的兩枚核彈是2万噸當量),其中有大量B29轟炸機——此時志願軍63軍已經阻擊了11天。
    有一個亮點是:韓國上將白善燁看美第一軍軍長弗蘭克·威廉·米爾本像鄉下的老人……好像他之前說李奇微溫和的像農村小伙?畢竟是個城里人……
   [attach]113753953[/attach]
    內、外加德地區,志願軍63軍最后的阻擊陣地,標高279.5米,無險可守。身后為平整大平原、志願軍司令部和集結地。種子山643米,高台山832米,63軍血戰也無法守住。188師564團團長曹步墀奉命防守此地,阻擊美軍。
    孤山絕地,此馬謖所以失街亭也。
    在這個阻擊點,曹步墀全部的資本只是不到一個連的五連,几乎沒有補給。

    曹步墀發現附近的水庫面向大平原,最終在五連的請願下炸開了水庫。機械化美軍因此被遲滯,而五連則死守內外加山,【背水一戰】。
    美敵1軍軍長米爾本是一個矮小但脾氣粗暴的人,橄欖球隊里擔任跑鋒,人稱大蝦,以形容其凶猛。米爾本調集的精銳機械化部隊本擬突襲鐵原,但為水所阻,米爾本大怒。
    8架飛機、2個炮兵群共40多門重炮連續轟炸半個多小時。以連而計,每人承受的彈藥量比人還重。
    564團的前身是冀中抗日游擊隊,擅長地道戰。
    188師指導員蘇文祿:沒有子彈打完了怎麼辦呢?就把我們壘工事的石頭,【用石頭】和敵人敲……
    半天之后,美機械化部隊依然未能突防。
[attach]113754047[/attach]
    傅崇碧回憶錄:這是凝固汽油彈燒的。
     至下午,原有彈藥手雷全部耗光,僅靠撿來的敵軍槍支彈藥和烈士犧牲留下來的作戰。然而面對敵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以及十倍的人海,五連的電話線被切斷了。孤軍圍于死地,五連的戰士們成功地拖到了黑夜,給志願軍主力和司令部又堅持到一夜的時間,成功阻止美軍戰略企圖。
    此役過后,美第一軍軍長米爾本回國后被編入預備役,此后在家鄉教授美式橄欖球。

    與此同時,范弗里特的另一支機械化部隊正在向鐵原暗暗逼近。大炸比范弗里特【再立Flag】——他已經籌備好了占領鐵原的記者發布會……
    到了第13天,志願軍63軍已經失去了五分之四的防線。(志願軍司令部的要求是15-20天)
[attach]113754120[/attach]
    美軍機動裝甲部隊側翼包抄,被朝鮮人民軍的一個參謀發現。
    面對這樣沉重的消息,傅崇碧用了【我不相信】這四個字——這包抄帶來的影響是不能承受之重。他隨后命令188師派一個營前往偵查,並189師一團前往鐵原,遇敵堅決消滅之。(這是189師最后的余燼,犧牲了整個189師就算是建制沒了)
    美軍為美3師,綽號”救火隊“,師長羅伯特·索爾。——應該是戰略總預備隊
    志願軍司令部彭德懷和楊得志一直問傅崇碧:情況怎麼樣?傅崇碧從來不提傷亡。
    此時兵力對比:
    志願軍63軍189師滿額14000人,火炮一百余門,此時只有一個不滿員的混成團
    美軍3師,一万八千人+九百余門炮+一百四十余輛坦克+空中支援
    關鍵時刻,志願軍完成了戰略修整,彭德懷電話通告傅崇碧:40軍將接手防線。

    此時美軍又開始立Flag寫新聞開發布會,但進入鐵原后發現:除了廢墟,北部又出現了一道新的防線。
    此時攻守之勢大易:志願軍以逸待勞而美軍强弩之末。李奇微下令:暫停攻擊,就地轉入防御。李奇微認為:此時再打下去,無非是進入山區,沒有意義。范弗里特也表示同意。



    老兵回憶,戰后因為長期飢餓,不敢吃干飯,足足喝了三天的稀飯。而在美軍老兵貝文·亞歷山大眼中,由于不了解情況,認為志願軍有大米吃(實際是不足的炒面)。
    傅崇碧回憶錄寫到:軍的同志,体重均有減少。我比戰前少了有25斤。——打完普遍睡了兩三天。
    傅崇碧女儿回憶說:我無顏面對通江父老。50年,他再也沒有回過四川老家,盡管他無比的思念。臨終前,他托儿子將一輩子積攢的薪水,全部捐獻給了家鄉的希望小學。2003年,傅崇碧的積蓄一共只有20万人民幣。

  最后的老兵結語:我們在朝鮮,路過平壤,看見一個老太太,拿了個錘子敲那個三腳架,掛著一個道軌——當,當,當。說敵人飛機來了,報警。我看到這種情景以后(圖有些恐怖,不放在一樓,指轟炸與燒死,剩下兩名孤儿),流淚,難過……就覺得我們的母親,再不能遇到這種狀況……我們的母親,我們的鄉親,我們的同胞,不能再冒著寒風,敲著個警鐘,說日本鬼子來了……或是誰來了,來欺負我們了……這種狀況不能再在我們國家出現了……






關于雙方戰損
總有人說中共造假?其他還有人認為是中共人海。
美國自己的紀念碑
[attach]113776156[/attach]
亡:美-54,246   聯軍-628,833
[attach]113776157[/attach]
失:美-8,177  聯軍-470,264
[attach]113776158[/attach]
傷:美-103,284  聯軍 1,064,453

維基的數據
[attach]113776162[/attach]
絕對優勢還打成這樣的交換比,也是只能改數字了。
這里面中美兩國的數據都是比較准確的,可以自己放大看。
不准的是南朝鮮,和美帝數據不符,也好是呵呵了。
美帝自己也是一把火燒個痛,最后資料不足拿出了這個數據。

鐵血的一段資料。覺得資料不對可以用別的資料批駁,扣帽子就免了……

8.“陣亡”的入圍標准苛刻。

一名美國大兵要“陣亡”,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算“陣亡”:

一是必須在執行作戰任務時當場斃命,如果還剩一口氣被拖上擔架,即使旋即咽氣,也記入“其它原因死亡”。有個例子是越戰時游擊隊火箭筒擊中美軍一座脫衣舞廳,里面50多名美軍非死即傷。而美軍公布的陣亡名單里找不到這些人。理由是當時他們正在“欣賞藝术”,並非處在戰斗狀態。

二是必須有確鑿證據證明此人是被敵方命中因而喪命,否則記入“事故死亡”。比較著名的例子是美第8軍軍長沃爾頓?沃克中將,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階段,沃克在美軍混亂的大潰敗中死亡。朝鮮人民軍稱其被游擊隊伏擊擊斃,美軍則稱其因躲避炮彈致乘坐吉普車跌入深溝(一說撞車)摔死,故美軍戰史上的正式死因只注明:車禍。



三是死者的屍体必須被其戰友發現,起碼面部可供辨認,並有效收集了死者的身份標牌。換言之,如果你被敵人的炮彈打的稀爛,或者你的身份牌飛出去掛在了一只狗的脖子上,或者你的屍体跌入一個糞坑而無人願意下去撈你辨認,你將被記入“失蹤”。

四是死者必須死在戰地。如果你中槍中炮負傷急救,但是卻被直升機接到戰區外(比如日本)搶救無效死亡。抱歉,你算“韓戰以外地區死亡者”。

五是戰機必須在空中被敵機打爆,同時飛行員一並被炸死才能確保“陣亡”。如果飛行員在空戰被擊中昏迷、飛機卻是后來才墜毀的,抱歉,這種死亡也可能叫“機械故障”。

因為有如此苛刻的條件,一名美軍要想“陣亡”尤其是“陣亡在朝鮮戰爭中”真的很不容易。于是美軍在朝鮮戰爭中陣亡率一直很低,美軍的作戰飛機、坦克、戰損率也很低,以至于在朝鮮戰爭中,美軍所謂的“因事故自行墜落的”戰機是被擊落的3倍、其它雜七雜八死亡人數的快趕上作戰陣亡的人數。這可以說充分反映了美軍的强大實力、對人權的重視和統計學上的分類細致。當然,也可能反映出其它的一些理念。

9.所謂“陣亡”數字已實證有誤。

一是以美軍第7師第31團(“北極熊團”)為例。第7師31團完整建制編制人數3781。中方宣稱首次殲滅美軍建制團級特遣隊,擊斃團長艾倫?麥克萊恩(Alan McLean)陸軍上校,繳獲“北極熊”團旗。美軍宣稱3200人的團級特遣隊有超過1000人(一說1600余人)成功突圍,並還有戰力組成一個營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突圍。事實是這個團級特遣隊3200中僅385人生還。美軍31步兵團協會網站http://www.imjinscout.com/31stInfHistory.html及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31st_Infantry_Regiment_(United_States)均披露:“In November 1950, the 31st Infantry made its second amphibious invasion of the campaign, landing at Iwon, not far from Vladivostok where the 31st had fought just 30 years before. With North Korean resistance shattered, UN troops pushed toward the Yalu River. When Chinese troops swept down from Manchuria, they surrounded a task force led by the 31st Infantry’s commander, COL Alan MacLean. COL MacLean and his successor, LTC Don C. Faith, were both killed during the ensuing battle. LTC Faith won the Medal of Honor for his gallant attempt to lead the command to safety. Only 385 of the task force’s original 3200 members survived.”3200人的第31團特遣隊生還者僅385人,占編制人數3781人的74.5%已被殲滅,按戰損率確實可以算被全殲了。



二是以美國陸戰1師為例。美軍陸戰1師編制人數約2.5万人,當時到達長津湖地區是3個陸戰步兵團、1個陸戰炮兵團以及直屬第1坦克營、第1工兵營等部隊,師部部分人員、師直屬第1海岸營和第1水陸兩棲車運輸營以及一些后勤人員還留在興南港,在長津湖地區部隊總共約2.4万人。陸戰1師稱最后從興南港登船撤離的人數是22215人,加上還有約1000名重傷員已直接空運日本,也就是說在長津湖陸戰1師傷亡僅10%就被志願軍從鴨綠江邊直接趕出了大海……這個該屬于什麼樣的作戰意志……

根據美軍戰后公布的資料,陸戰1師從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從元山登陸進入東線戰場到從興南登船撤出整個東線作戰,而非僅指長津湖之戰),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斗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斗減員,主要是凍傷和消化不良,但在戰役期間大部就已傷愈歸隊。此外陸戰隊飛行員還有8人陣亡,4人失蹤,3人負傷。整個陸戰隊戰斗傷亡為4433人。但是陸戰1師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公布陣亡數為5000余人,失蹤近千。要知道陸戰1師在朝鮮主要就只打了突破洛東江、仁川登陸攻克漢城、長津湖突圍3仗,突破洛東江時陸戰1師主力不在,仁川登陸攻克漢城時是勝仗不會有失蹤,長津湖突圍是公認的規模最大最慘烈之戰,此戰結束后陸戰1師基本退出朝鮮主要戰場,不是在后方剿匪,就是躲在南朝鮮軍防御陣線后面。要真象官方戰時宣傳那樣,長津湖突圍只死了600來個兵,那前兩仗頂多死400個兵,其余4000多陸戰隊員難道全死在剿匪戰斗、死在陣地防御戰場、還是死在日本的溫柔鄉?

三是以上甘嶺戰役為例。美軍一方面在這一場他們集中了大量兵力並堅決實施的上甘嶺作戰僅宣稱陣亡365人 ,受傷1174人,被俘1人;同時南朝鮮軍陣亡1096人,受傷3496人,失蹤96人。另一方面在從上甘嶺徹底敗退后,美國新聞界評論說:“這次戰役實際上卻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即是用原子彈也不能把狙擊兵嶺(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聖山)上共軍部隊全部消滅”,美軍將其稱為“傷心嶺”,並從此在戰史中閉口不談。上甘嶺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志願軍不僅守住了自己的基本陣地,而且第15軍以第29師和第44師先后攻殲了上甘嶺以西柏德里東山和平康以南万淵里地區之381高地、391高地之敵,將戰線向前推進了數公里,此時戰爭已經進入了我方守得住、攻得動,而敵軍則攻不動也守不住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階段。讓我們看看美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真實代價吧!

上甘嶺美韓軍共投入步兵10個團又2個營:其中美第7師3個團(18500人)、韓第2師4個團(欠一個營)、韓第9師3個團(38050人)、埃塞俄比亞營(約1300人)、哥倫比亞營(1153人)。空降兵1個團:美軍第187空降團(3225人欠一個營)。地面部隊合計11個團又2個營。加上韓軍第105編練師(9000余人),和4個新兵聯隊(12000人),共計8万余人。炮兵18個營(中后期抽調了5個用于西方山方向),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300余門。坦克2個營,170余輛(有的說140多輛)。航空兵1個大隊,飛機約100架,共出動約3000架次。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美韓師每師人數比志願軍多6000-8000人以上。美第7師在第二次戰役中的編制有資料上說25000人,其中混編有8600人的韓軍,上甘嶺戰役美7師只剩下18500人,估計不包括韓軍在內。

上甘嶺戰役第1天美第7師31團僅打了半天,2營人馬損失超過70%,下午換上32團(秦基偉說是17團)接著打;美第7師32團損失估計也不會小于31團的。美第7師各團營從14日到20日投入戰斗的序列是:14日31/1、31/3,15日32/1、31/2,16日17/2,17日17/3,19日17/2、17/3,20日32/1兩個連增援17/3。僅美第7師在一周內就動用了2/3的兵力,各團僅剩一個營未投入戰斗。到18日,美第7師和韓第2師出動番號同為第17團的部隊(實際上美第17團在16日就投入了第2營)。僅前5天美韓軍就一共投入了17個步兵營共51個連隊,其中美第7師6個連隊,韓第2師11個連隊,也就是說美第7師僅3個營未參戰,韓第2師几乎全力投入。美韓記載的許多資料表明:聯合國軍傷亡超過7000之眾,慘到每個連不足40個人,一名美軍連長點名時該連僅剩2人(美國隨軍記者威爾遜報道:“一個連長點名,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戰損高達70%-80%(有不少人動不動就說美軍傷亡1/3就撤離戰場,在上甘嶺看美軍是唯一一次例外)。從21日至29日,坑道內的志願軍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僅9次失利,並恢復了7處陣地,累計殲敵可估算在1500人以上。10月21日至25日,美7師又動用了剩余3個營中的2個,僅保留了1個營未參戰。一共投入了8個營的兵力,也僅僅支撐了12天。加上10月30日后的陸續參戰戰損,美第7師傷亡少說也在6000-6500之間。第187空降團3200多人,按戰損1/3估計,美軍上甘嶺戰役傷亡超過7000人接近8000人是沒什麼疑問的,這才是符合美軍損失超過1/3之一撤離戰場的真實數字。

韓第2師從10月14日一直堅持到11月24日才撤離戰場進行第4次整補。之所以能支撐比較長的時間,其基本團隊都隨打隨補了3-4撥才堅持下來的,最后仍然是力竭而退。秦基偉說韓第2師起初參戰是12000人,撤離時仍然有11000人,實際上是根據以前的韓軍編制計算的,后期韓軍編制是按美軍師編制搞的,韓2個師人馬達38050人。韓軍第105編練師和4個新兵聯隊(團)少說也有20000人,從來沒有以建制身份參加戰斗,大部分都填補到韓第2師戰損中去了,僅第105編練師在戰役中為韓2師就補充了9000多新兵,4個新兵聯隊估計大部分補充到韓第2師,一部分補充到韓第9師了。韓第2師11月24日撤離戰場,估計也就是這些新兵消耗的差不多了才撐不住的。韓第9師精銳部隊第30團在597.9高地僅打了不到2天就消耗殆盡,另一第28團在12月3日也僅打了1天就支撐不住了。韓第2師說自己僅僅傷亡4800人,陣亡1100人,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也符合韓國人一貫文過飾非,好大喜功的特點。僅10月31日,我軍就觀測到敵人一天拉走了30卡車的屍体(一車40人),還有更多遺棄在陣地上無法運下的敵人戰死的屍体。從該師由參戰時的19000多人減自撤離時的11000多人,僅此就戰損了8000多人,再加上補充105編練師新兵9000多人的損失,不算4個新兵聯隊的損失,韓2師最低也被消滅了17000多人。據38軍統計,韓第9師在白馬山傷亡9800余,那麼韓軍在上甘嶺戰役傷亡就不下25000人,加上美軍和其他聯合國軍的損失,美韓軍傷亡總數絕對超過32000人,其中陣亡人數估計在12000-15000人。從美軍和韓軍都支撐不下去,都是他們率先撤出戰場來判斷,美韓軍宣布自己僅傷亡0.9万,應該是他們的9000人戰死在上甘嶺上的真實數字的最低壓縮版本

10.作戰雙方對陣亡將士截然不同的態度。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果統計方面的嚴肅性是有口碑的,對統計的准確性非常重視、非常仔細、非常認真,畢竟這關系到對戰場形勢的基本估計,必須認真核實。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在攻占孟良崮后清點戰果時發現與預計數量不符,重新組織打掃戰場,遂將躲藏在山谷中的蔣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一部全殲,是為一例。然而在朝鮮戰場上,雙方大多數時間都處在陣地戰狀態,任何一方絕對控制戰場或繳獲對方全部檔案的情況都很少,除俘虜人數外,對對方的殺傷數字只能靠估計和推測。在使用遠射程攻擊武器時尤其如此,所以雙方對戰果統計數字出現誤差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從對自身傷亡的核算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同日,中朝聯合司令部即發表戰績公報,其中明確寫道: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万余人,負傷救治無效致死者2.16万余人,失蹤估計陣亡者0.8万余人,病亡者1.3万余人,總計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6万余人左右。

1992年,抗美援朝戰爭紀念館彙集全國各省市民政部門的統計,得出的烈士總數為171669名(從抗美援朝起至當時):四川30789名(含重慶),山東19685名,吉林18260名,遼寧13374名,湖南10687名,河南10673名,河北10155名,黑龍江8222名,江蘇7268名,山西5835名,湖北5167名,安徽4151名,浙江3732名,廣東3186名,廣西2915名,陝西2802名,貴州2799名,江西2162名,內蒙古1683名,上海1634名,云南1482名,北京1438名,甘肅1041名,福建982名,天津461名,新疆61名,青海48名。

從上世紀末開始,抗美援朝紀念館通過民政部下發通知,同時派員下到除西藏外的全國480多個地級市2670個縣區單位,從地方最基本的縣區民政烈士名單里面,逐一進行核對。該館2006年公布的數字是志願軍累計犧牲183108人。這個數字銘刻在了抗美援朝紀念館內“志願軍烈士牆”的中間花環中。“志願軍烈士牆”的兩旁分別標注了30個省區市犧牲的志願軍人數:福建1173人;甘肅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遼寧13374人;山東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人;河北11853人;河南11048人;江蘇8444人;青海56人;重慶9468人;安徽6375人;北京1551人;湖北7183人;廣西3418人;黑龍江8683人;山西5488人;內蒙古1995人;陝西3387人;廣東3307人;海南91人;寧夏441人;貴州2957人;浙江3361人;上海1576人;天津808人;新疆93人。



對于一直在增加的“抗美援朝烈士”人數,民政部門是給予了認真核實:抗美援朝戰爭中一些入朝支前的民工在敵機轟炸下犧牲,他們當初未列入志願軍損失統計,但國內民政部門同樣列為抗美援朝烈士而加以撫恤;一些傷病人員在戰時或停戰初期復員回鄉后因傷病復發去世,這些死者因已退伍未再列入軍隊統計,基層民政部門仍算作抗美援朝烈士並發放其家屬撫恤金;后來,各地又有一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致病返鄉后死亡者的家屬提出追認烈士並予撫恤的補充要求,也一樣得到民政部門承認並享受撫恤待遇,因此便出現了數字繼續增加的現象。

是的,在這總計183108名“抗美援朝烈士”里面,不僅包括抗美援朝戰爭中陣亡的志願軍指戰員,而且包括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犧牲的志願軍人員;不僅包括直接作戰犧牲的志願軍指戰員,而且包括了因病、救災、事故犧牲的志願軍人員;不僅包括在朝鮮犧牲的志願軍人員,而且包括志願軍編制內在中國國內犧牲的人員;不僅包括志願軍戰士,而且包括許多支前作戰的民工。——只要是為人民利益犧牲、為祖國犧牲、在這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英烈,中國人民永遠都會銘記他們!


志願軍18万烈士冊中,最晚的一位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犧牲的一位中國軍事觀察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考證。

順帶提一下,從新中國建國到今天,中國軍人累計犧牲和因公、因事故、因病等各種原因死亡人數為30多万!

而反觀美國:

遲至1953年10月23日,美國才效仿中國,通過美聯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公布,聯合國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傷亡是147.4269万人,其中南朝鮮軍131.2836万人,美軍14.4173万人,其他軍17260人。比朝中方面公布的傷亡人數多38.043万人,其中南朝鮮軍多64.5543万人,美軍少25.3370万人,其他軍少11743人。而且,南朝鮮損失的1312836人,有陣亡415004人,傷殘425868人,失蹤459428人,被俘12536人。而關于美軍的所有的數字都是籠統的,並沒有區分陣亡人員和受傷、失蹤、被俘人員數字。難道美軍又是拿陣亡的數字作為損失人數嗎?無從知曉。

而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則聲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及失蹤/被俘數位是1,168,160人。而韓國軍隊的損失 為984,400余人,其中陣亡227,800余人,負傷717,100余人,失蹤43,500余人。這時,公布聯合國軍的傷亡人數已經出現了31万人的削減。



至1995年,“朝鮮戰爭退役老兵紀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建成的時候,美軍陣亡“54246”人的數字就橫空出世了!不僅距離美軍的“朝鮮戰爭”結束已經40年,而且更沒有人員名單、各州分布、陣亡情況等有關依據支撐!

再到21世紀,美國宣布要修改陣亡人數了,5万余人直接減至3万余人。

就讓我們看看美國公布的這個“3万余人”的陣亡人數吧!

資料來源:http://www.aiipowmia.com/koreacw/kwkia_menu.html,該網站是專門研究美軍戰俘以及戰場失蹤者計划的一部分。

U.S. MILITARY KOREAN WAR STATISTICS

一、朝鮮戰場



1.BATTLE DEAD(戰死)33,742;

2.NON-BATTLE DEATHS(非戰爭死亡)2,830

1+2=TOTAL DEATHS IN THEATER(戰區死亡總數): 36,516

二、朝鮮戰場以外

3.DIED ELSEWHERE (Worldwide during Korean War) (朝鮮戰場以外死亡)17,730

4.UNACCOUNTED FOR (Bodies not identified/bodies not recovered) (未計入死亡人數 (屍体未經鑒別或未經回收))8,176



5.POWs Who Died While Captured(戰俘被俘后死亡)2,806

朝鮮戰場以外死亡總數:

3+4+5=17730+8176+2806=28712

——喲,韓戰戰場以外死亡人數達到朝鮮戰場死亡人數的將近80%了?姑且不論其數據是否有縮減,起碼在這個數字對比差異上就讓人啞然失笑。

總之,抗美援朝期間,全世界的美軍承認死掉的有65228人。不承認的就不知道了。

11.有關美軍傷亡的新聞報道。



其實,對于美軍人員傷亡情況,當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就有很多分析和報導,這些是遮掩不掉的。

1951年6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就提到:“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損失的人員和金錢已比1942年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所損失的還要大。”“一年內死傷總數已達7万多人(此數已經修飾),而對日戰爭第一年只死傷5.7万人。”

關于美軍各軍兵種傷亡的比例,日本《朝日新聞》1952年3月26日是這樣報導的:“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的傷亡中,最多的是步兵。第二次大戰中,聯合國軍的地面部隊的傷亡,只占整個傷亡的75%,而朝鮮戰爭卻占83%。這個數字表明,朝鮮戰爭對美軍地面部隊說來,困難是嚴重的。”

日本吉武要三所著的《美國失敗了嗎?》一書第一章朝鮮戰爭的規模曾這樣寫道:“就聯合國方面發表的數字來看,也說明聯合國軍的戰斗與傷亡是凄慘的。”其“傷亡率為40-60%,”“日平均傷亡自開戰起至10月末為763人,”“1951年11月初為962人”。“都遠遠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吉武要三還指出:“美國國防部發表說,截至1951年3月15日美軍的傷亡和被俘人數是54000余人,但這僅僅是已通知有關親屬的數字。”“另外據《紐約先驅論壇報》所揭露的材料,從朝鮮運出的美軍傷亡人數已達10万名。假如將尚未運走的和俘虜的加在一起,美軍的損失是10万人以上,即從占在朝鮮和美陸海空軍總人數的35-40万人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這個損失數字,應視為非常現象。因為美國有史以來有相當規模的八次戰爭中,只有南北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次戰爭的損失數字超過朝鮮戰爭的損失數字(南北戰爭中北部各州的損失是65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35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10万)。但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7個月,參戰人員合計是435万,其損失率只占總人數的8%這次美軍在朝鮮作戰只有9個月,然而損失的數字卻約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半。”

“據《紐約先驅論壇報》所揭露的材料,從朝鮮運出的美軍傷亡人數已達10万名----這次美軍在朝鮮作戰只有9個月,然而損失的數字卻約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半”也就是說在5次戰役以后,僅運走的傷員及屍体就達10万,還不算輕傷在朝鮮治療的人員。”



作者: wangminyuan    時間: 2016-4-3 06:09 PM

不知道為什麼, 這些二戰的故事, 總是很能吸引我的眼光,
生在現代的我們, 應該不要有戰爭的,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4-3 06:32 PM

wangminyuan 發表於 2016-4-3 06:09 PM
不知道為什麼, 這些二戰的故事, 總是很能吸引我的眼光,
生在現代的我們, 應該不要有戰爭的, ...

朝鮮戰爭是二戰結束數年之后,不過這無關緊要。

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面對困境的智慧與勇敢——這些人性的光輝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我個人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利益再分配的直接手段。
戰爭是人類文明的一把雙刃劍,盡管我們不希望,但並不能阻止他的發生。
所以司馬法的那句話千古回響: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作者: elln168    時間: 2016-4-4 11:41 AM

抱歉..我沒仔細讀完..可能會有誤解
如果有誤解..請發文的大大查證說明--

事後說明的歷史..有時候不是歷史..而是想像與喧染..
這篇文章讓我注意到的是--戰報原件..所謂--

戰報原件3D圖:八連【第一班】自七日開始,敵在坦克十余輛戰斗機四架掩護下,三面攻擊,輪番七次,最后敵增到一個營。我除以二班增援外,先后組織六次反擊。敵雖發炮彈千發轟擊,土爛石碎,工事被毀;然戰至十五時,陣地終未失守。敵棄屍六十余具,傷亡二百余,我傷亡六十余。

原文也附了照片..這也導致我對所謂原件的質疑
中國在1956 年1月,大陸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而韓戰發生在1951-1953..所以當時的文件--必使用繁體字
然而..原件中有幾處明顯使用的字..與當時的用字習慣不合
如:
戰鬥機-戰斗機
餘-余
敵-
轟-
擊-
我用的是繁體輸入..有些簡體字在輸入法中都還找不到

這也衍生出中國建政後..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的許多問題
就拿人事的更迭好了..
譬如說林彪--我在圖書館查過..林彪571事件後..
中國當時官方光在許多政治場合的留檔照片上..做了很粗暴的移除.硬是讓林彪的身影留白
對抗戰的史實也是如此..而韓戰也有類似的問題..
都是事後補述..造成了歷史所謂-層疊上升的結果

這篇戰士的親述..戰場的艱苦及戰士的堅決..我是不會懷疑
但問題在於韓戰的事因與結果--
是不是中國官方說了算..甚至很誠懇不做欺瞞的歷史記述..
我是相當存疑的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4-4 01:15 PM

本帖最後由 ltz040109022 於 2016-4-4 01:39 PM 編輯
elln168 發表於 2016-4-4 11:41 AM
抱歉..我沒仔細讀完..可能會有誤解
如果有誤解..請發文的大大查證說明--

關于字体問題:
1、字体本身並非像你所理解的那樣——關鍵詞:【異体字】、
回字有几種寫法?
這是魯迅的《孔乙己》中很有名的一問。
你去網上搜,最少十几種。
2、文化水平問題
當時小學畢業就算知識分子,我毫不誇張。

蔣介石兩次推廣過簡体字,一次正在1949年以前。


所以用字体不同來說事,是沒有道理的。

中國政府有一些宣傳的原因,但並未禁止對朝鮮戰爭的研究,這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沒有什麼好禁止的。很多明顯與宣傳不同的事實,在網上可以輕易地搜到——只要你有意願,並有基本的動手能力。

北朝鮮當時强于南朝鮮。要了中國的兩個久經戰火淬煉的朝鮮師,拿了蘇聯給的大批援助。南朝鮮當時只是臨時建立的政權,大量人員來自日偽政府。確實是北朝鮮先南征。

很多人就是這樣:中國政府說的一切都不相信。
但是也不想想:這樣的事情,其他國家會沒有記錄?

朝鮮戰爭不管起因是什麼,本質是朝鮮國內的內戰,本不應該受到外國勢力干涉。
中國受到金日成邀請出兵,和美國組建聯合國軍,性質截然不同。
——你不至于連這個都要懷疑吧?中國也好,蘇聯也好,不邀請誰來救他?

朝鮮戰爭的結果,從中國出兵算起:從中朝邊境反推回三八線。
——你不會認為這是美帝被中國收買,合伙演的一出戲吧?
省略的事實,不是事實。
維基百科這個詞條省略了麥克阿瑟不顧杜魯門命令,强行挑釁中國。
美軍飛機在中國境內“偵查”過程中投彈、掃射,造成多處傷亡,這里沒有提。
只說到警告跨過38線就要出兵,隱去了美國人的錯誤。
——只是你心里天然認為美帝100%正確。就好像現在台灣反陸是【政治正確】。

我們大陸提起朝鮮戰爭,為什麼自豪?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彭德懷

我在我的抗戰主題里引用了大量各國領袖的資料,表明抗戰結束后,民國的國際地位遠不如名義上的五常。
原因很多:打爛仗、腐敗等等。
沒有几個台灣人知道:美國派遣過軍事觀察團到延安,並對延安十分敬仰。

你去看看一號作戰,再看看歷史教科書。
中共以前確實因為意識形態,也需要意識形態,來維護國家穩定。
現在中共是自信開明的,文革有單章、大躍進有單章,抗日國軍篇幅比台灣多得多。

我說句大實話:大陸以前有宣傳的鐵幕,但是已經逐漸走出來了。盡管有些言論管制,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而且這種管制絕大多數情況管不到一般人——只要你不是立而推三那種網絡推手,專門搞炒作。
反倒是台灣,為了屏蔽大陸日漸增加的影響力,只能加大媒体洗腦力度。台灣媒体造的謠我是見了太多了,主要手段就是斷章取義。其實這反映了台灣的不自信——大陸需要這樣造謠嗎?只會在教科書里寫:台灣人民是中國同胞,熱情好客。台灣是寶島,日月潭是美景——騙了多少大陸人?

我最想吐槽的就是台灣人對國軍的看法,現代的國軍。大陸有罵中共,罵政府的,沒几個人會敢罵軍隊,因為其他人會聲討他——人民子弟兵,是實至名歸的。知乎上有台灣的國軍訴苦:我很羨慕你們大陸,你們當兵很光榮。但我們也一樣很辛苦的救災啊!但我們得到的永遠都只有喝罵。(大意)

從來沒有絕對的言論自由,而台灣媒体可以不受法律追責地自由造謠、洗腦,讓人深陷鐵幕而不自覺。
大陸雖然有牆,但牆不高。
牆是限制,但不是禁止。
大陸要管控,做到北朝鮮那樣是輕而易舉,但是中共比三胖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知道分級泄洪。
有智商抵御謠言的,一般都有能力翻牆——網上免費VPN太多,都不用花錢。
連牆都翻不了的,還是別讓受到外界影響為好。
發展和穩定,才是中國所需要的。

這個世界有真心的民主斗士,但絕大多數人,不是。


作者: QooKai    時間: 2016-4-4 09:08 PM

假如共軍抗日,要是有抗美援朝的氣勢就好了...
跟美帝對幹那麼猛,但跟日軍都不知跑哪去了...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4-4 11:42 PM

QooKai 發表於 2016-4-4 09:08 PM
假如共軍抗日,要是有抗美援朝的氣勢就好了...
跟美帝對幹那麼猛,但跟日軍都不知跑哪去了... ...

這個問題你倒是問問國軍一號作戰是怎麼打的。
共軍在面對胡宗南嫡系中央軍包圍的情況下,其他解放區高奏凱歌。
日軍50万劣勢部隊面對國軍200万優勢部隊,居然37天下38城。

日軍從抗戰中期開始,一半以上兵力就在治安區。
日軍作戰原則是不擴大作戰區域。
具体資料和引用在我專門的抗戰主題里面。

台灣歷史教科書和1號作戰,自己對比。
作者: elln168    時間: 2016-4-5 12:53 AM

ltz040109022 發表於 2016-4-4 01:15 PM
關于字体問題:
1、字体本身並非像你所理解的那樣——關鍵詞:【異体字】、
回字有几種寫法?

1.我當然了解有所謂異體字--但...
我所羅列的不是異體字..也不是撿錯別字..而是還原當時的用字習慣
當時沒人會稱~戰鬥機為戰斗機..這是絕對確定的
當時中華民國各類文獻.手抄.命令.乃至電報譯本等等..都沒這種用法
戰斗機與現在中國簡體用法同..

2.對中國當時參戰的動機--我的看法很中庸..不會像國民黨所宣傳的官方樣章
  
求學問.找知識..本就要屏除意識形態.自我片面立場..
而中共所宣傳的..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讀爛了..不用您來長篇大論..
我和您的差別..是我會再仔細找多方著作來反覆求證..而不是片面的操作

就如您所說--延安時期美國派遣軍事觀察團到延安.對延安十分敬仰
拜託--這類事..連台灣的電視頻道歷史專論都有播出過.您以為我們對歷史的觀點.就是反共那一套嗎?
不妨再請您參考--兩位鼎鼎大名的左翼作家
霍布斯邦..席格也夫--
他們在著作中都有談到韓戰的起因..他們可是對中.蘇共產相當友善且極力推崇的作者
我可是大量引用他們說法..((因為美國那一套我也不信))

3.之前對韓戰起因..其他的說法..也請參考--
http://www53.eyny.com/forum.php? ... page=3#pid239906033

請參考-5.28.29.31樓篇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4-5 02:03 AM

本帖最後由 ltz040109022 於 2016-4-5 02:20 AM 編輯
elln168 發表於 2016-4-5 12:53 AM
1.我當然了解有所謂異體字--但...
我所羅列的不是異體字..也不是撿錯別字..而是還原當時的用字習慣
當時 ...

關于第一點。
你說還原當時用字習慣,在你拿出具体的有效證據之前,我表示質疑。首先,國軍体系能否等同共軍体系?
其次,所謂的【用字習慣】怎樣能否定【異体字】?你沒有闡述。
另外,紀錄片中,志願軍戰士很多只有十几二十歲;考慮到當時文化水平,簡体字使用也是很有可能的。
你沒有直接性地證據表明這份資料有篡改——另一個例子:史記某些地方也自相矛盾,是否等于整本史記不可相信?何況這里你還沒有證明:這個用法不符合事實。[attach]113776114[/attach]
這個問題,可能你還需要詢問蔣總統。

關于朝鮮戰爭的起因。
我認為首先要搞清楚,我們說的東西,是不是同一個:
概念一:朝鮮戰爭——南北朝鮮的內戰
概念二:抗美援朝——中國出兵鴨綠江,支援朝鮮抵抗聯合國軍

說朝鮮戰爭是北朝鮮先發起的,我從頭到尾都是這個說法。[attach]113776149[/attach]
我說的是什麼呢?抗美援朝戰爭,直接原因是麥克阿瑟挑釁中國,軍事偵察和轟炸中國領土;根本原因是戰略態勢。

那麼我就想問了:我說的和你說的,是一回事嗎?

此外,結果造假?這句話我認為沒有任何根據。
結果是什麼?停戰線釘在北緯38度——你告訴我,這個怎麼造假?

補充內容 (2016-4-5 02:05 AM):
資料表明:北朝鮮出兵的時候,中國都不知情。本來這就是朝鮮內戰,美國不出兵,中國也不會出兵。





補充內容 (2016-4-5 02:42 AM):
關于雙方戰損,已在主帖更新
作者: 12345fu    時間: 2016-4-5 11:04 AM

討論討論,討論到字體了....

雖然小弟是台灣人,但是小弟不能不說,國民黨領導下的字體其實是一筆糊塗帳。

當國民黨(嚴格來說是蔣介石)一統江山後大約1935-1936年吧,其實有推行過一段時間的簡體字,一共大約數百字吧。當時在學校裡,有簡體字的字體,就不准用繁體,其他地方則規定較寬鬆。然後不知怎的,又命令廢止簡體字,但是一些習慣已經造成。抗戰後,因為簡繁體亂七八糟,有些人壓根不知道自己寫的其實是簡體(最容易出現的字體是數字,正統繁體應該是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但是當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已經變成極通俗的寫法了),因此又開始推行簡體字,這次有上千個字體有簡體字。從這次開始,臺灣就很少人用了,一般人都是用台灣。

韓戰時,大陸還沒有推動現在流行的簡體字,因此中共官方文件上出現繁體字或是繁簡混和都屬於正常的。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6-4-5 05:44 PM

elln168 發表於 2016-4-5 12:53 AM
1.我當然了解有所謂異體字--但...
我所羅列的不是異體字..也不是撿錯別字..而是還原當時的用字習慣
當時 ...

話說韓戰起因和中國參戰,現代的研究已經有清楚的結論

目前,國際公認的學术成果是中國沈志華教授的兩部著作:
《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和《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其他的說法都不可信,特別是西方的學者,原因是史料來源有問題
中方檔案僅部分公開,蘇聯檔案重新封閉,朝鮮檔案呵呵呵呵……
1990年代初,沈志華教授去俄羅斯和東歐,購買几火車秘密檔案,請注意量詞——几火車

只有根據堅實史料,才能得出靠譜結論,特別是冷戰史的研究,講究多國檔案互相參證
中方學者既可以部分使用中蘇檔案,也可以自由使用美國檔案(由于美國的信息公開法)
西方學者卻無法查閱任何中方檔案,甚至只能根據《人民日報》推測中方決策者的意圖

具体的論述,你自己去買書看吧,四個字概括——非常復雜
此外說一句,中國官方現在的態度是相當開放,沈教授的著作已經在大陸、香港和歐美出版

況且霍布斯邦(霍布斯鮑姆)主要是社會史學者,值得參考的是宏觀框架
國際關系史的具体論述要是參考霍布斯邦的說法,那誤差可以從台北西門町偏到上海五角場……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15.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